“宋元碑刻下的社会生活”拓片展元旦在南京开幕
展览时间:2013年元旦-----2013年元月3日
展览地点:南京明故宫美术馆(中山东路311—3号)
主办单位:南昌大学博物馆
承办单位:南京苍润斋 南京明故宫美术馆 书画市场网
《宋元碑刻中的社会生活——以江西丰城为中心》提要
金石碑刻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融合了文字学、文体学、书法学等为一体的艺术,它所包含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十分丰富,因而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江西地区的碑刻大多出现在宋室南渡以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长江以南,受到唐代以来中原地区重视碑刻风气影响,江西地区一些叙事、记功及墓志等种类的碑刻大量出现;加上宋代以后江西科举极为发达,步入宦途的文人积极参与到碑刻的创作当中,使江西的碑刻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为江西腹地的丰城有着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经济发达,文化底蕴厚重,历代名人辈出,这给丰城产生丰富的碑刻资源提供了文化基础。凡遇工程竣工、建筑落成、文人雅聚、悼亡伤逝等重要活动,莫不勒石镌碑,以垂永久。其中尤以墓志类的碑刻使用最广,保存也最好。在厚葬思想的影响下,丧主不惮路程赀费,延请名家撰文、篆盖、书丹、填讳,不仅可以告慰先灵、避邪祈福,也借以光宗耀祖,夸富斗靡。因此,宋代以来丰城的墓志、圹志、地券最为繁富,一度成为典制之滥觞。流风遗韵,一直延续到元明以后。清代以降,受到风俗习惯、盗墓压力等原因,刻制墓志的风气才日渐式微。
展览以毛静先生多年来悉心收藏的宋元以来碑刻为主线,讲述公元11世纪以后,以丰城地区为代表的的赣江流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览共展出丰城境内近年陆续出土或征集的碑刻的拓片40余方,它们或以书法见长,或以内容丰富见重,或因其体式较有代表性,相关人物也较为知名,如赵孟頫等人的碑刻均为首次批露。我们希望观众通过这些碑刻了解相关的历史沿革与地方文化;同时宣传考古知识,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毛静艺术简历:
毛静,字震孟,号剑川,1974年生,江西丰城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专业访问学者,现在南昌大学博物馆从事文物研究。主要从事文物、古建筑、地方史、书院史及诗词方面的研究与学习。著有《邓子龙传》、《剑川待焚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