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上海书法在我心目中至高无上
“几十年前,上海书法在我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这一点到现在也一直未变。”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书协协办的“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将于5月20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这也是30年来在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首次来沪举办书法个展。张海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海派书法曾给他巨大的震撼,白蕉、谢稚柳一直是他景仰的海上书法大家。
张海,这位“中原书风”的领军人物,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早在1970年代开始即在河南从事专业书法创作和书法组织工作。15年前,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曾以一篇题为《创造力的实现》的文章,对张海在书法艺术和组织两个方面的创造性作了概括。
张海于篆、隶、草、楷四体皆擅,但最能代表其风格、体现其成就的是隶书和行草书。1980年代中期,他在庙堂气甚浓的高古风格中掺入了汉简的意味,风格愈加夸张变形,用笔的连绵,草体意味的强化,转折处楷书笔法的掺入,用墨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后被书法界称之为“草隶”。张海的草书亦结体简炼,用笔轻健。 此次展览分为四种书体整体展示、行草和楷书、篆书和隶书、“我的心声”四部分。共展出作品近50件,多为近几年的创作。
上海书协有关负责人认为,河南在30年前的中国书法界并不为人所关注,但在30年后却一跃而起,这其中张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率领的河南书协通过“中原书风”、“墨海弄潮”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书法在社会上的地位,这无疑是值得上海书法界所关注与深思的。
观点
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不必担心
电脑与信息时代,书法的实用性功能越来越低,对中国书法的忧虑已成为书法界绕不过去的话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整个中国书法发展的势头看,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其实没有必要担心。
家长会提醒孩子写好字
“毛笔书法发展到现在,正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艺术功能不断强化,另一方面是实用功能的弱化。”张海表示,由于写毛笔字不再是文化人的必备技能,以致一些人对书法比较生疏,这使得书法的技法传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此外,书法教育的普及如何与现行教育体制相协调,也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从我个人而言,对书法的发展也不能说是很乐观,但我没有失望,因为无论早晚,年轻人还是会转回来热爱中国书法的,道理很简单——在中国,只有书法与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最密切,尽管现在电脑普及率高,但手写字是任何时候都无法被取代的,比如学生做作业时,每一位家长都会提醒孩子‘写好字’。”张海说,“电脑普及对于书法的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比如,日本的电脑普及率比中国高,但日本国民选书道作为第一爱好的仍然占1/8。日本人从小学到走上社会,并未因使用电脑而减少对书法的热爱,喜欢书法的人反而越来越多,所以综合现实与日本的情况看,对于书法的发展根本没必要担心。”
希望促进南北书风交流
张海认为,中国书法界一直有帖派和碑派两大艺术流派之论,中原书风为代表的北方书法以碑派为主,风格雄强有加,以上海、江浙书风为代表的南方书法则以帖派为主,秀美温和。“2007年海派书法晋京展中的很多作品曾给我以巨大的震撼,白蕉、谢稚柳一直是我景仰的海上书法大家,上海书法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一直是至高无上的。”他说,此次展览将包括上海、杭州、南京三座南方城市,也是希望能够促进南北书派的艺术交流,相互借鉴,逐渐融合。
对于当下的上海书法,张海说:“上海书法界这些年入选全国书法展的作品中,篆刻作品一直多于书法作品,这其中需要有一个平衡,虽然入选全国展览并不是书法水平的直接标志,但上海书法家也不要不在乎,还是应当适当强化上海书法的集体意识。如果河南书法界没有一种团体荣誉感,那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张海同时直言,上海书法的青少年基础较好,但一个问题是个体化、门派多一些,如何把这些个体化汇合成一股力量值得深思,“如果汇合成功了,那将会是惊人的。”他认为,书法的发展还是需要做大量深入、广泛的群众性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