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大字之祖”《瘗鹤铭》残石打捞受挫
6月4日下午,正在江苏镇江进行的《瘗鹤铭》疑似残石打捞工作出现意外情况:打捞的最大一块江底残石在出水一米时开裂松动,江边小块残石受连带碎裂、滑入江中。打捞工作紧急暂停,陷入尴尬局面。中新社发 唐娟 摄 中新社发 摄
原定4日“终结”历史悬案的镇江《瘗鹤铭》残字打捞,因出现意外而暂告一段落。据现场打捞人员介绍,先要进行水下碎石清理,何时出水仍需商议。
为了此次打捞,相关部门已准备了近一年时间,前期水下探测表明,疑似残石有四块,最大的一块有700多吨。4日下午1时,起捞工作正式开始,80多米长的“勇士”号巨型浮吊船首先起吊的是最上面也是最大的一块残石,仅仅进行了40多分钟,残石刚露出一米,就出现石体崩裂现象,打捞工作不得不暂时中止。
《瘗鹤铭》乃六朝石刻,为葬鹤而作斯铭。原在镇江焦山西麓雷轰岩上,后遭到雷击崩落长江,宋代有人发现残石有字,由于唐以前的石刻非常少,那么大尺寸的字更极其少见,被传为奇闻。黄庭坚更是将其盛赞为中国书法上的“大字之祖”。
《瘗鹤铭》作为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作品,此碑原文内容,何人所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想求解之迷。历朝历代对它的寻觅始终未断。历史上有记载的打捞从宋代就开始,最近的一次是1997年,三次打捞共发现90余字,与史料记载的160字相比仍有很多残缺。
6月4日,江苏镇江市,原定当日下午1时许进行的第一块疑为《瘗鹤铭》残碑巨石的打捞,由于巨石发生碎裂,致使打捞工作暂停。打捞人员表示,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将尽快制定新的打捞方案,完成打捞工作。据了解,由于镇江市正在对焦山水域的闸道进行改造,今后大型打捞船只将难以进入,此次寻找《瘗鹤铭》残碑被认为是“最后一次努力”。 中新社发 陈岗 摄
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馆长丁超说,打捞后是否能获得‘瘗鹤铭’已沉埋水底上千年的全部残字?即使打捞上来,是否能成功地拼出‘瘗鹤铭’全文?“瘗鹤铭”作者究竟是谁?是此次打捞“瘗鹤铭”待解的三大迷团。
丁超说:“现在学术界有人认为,此字很可能是王羲之的真迹,此次打捞如若能证实,那将意义非凡,”
据镇江海事局官员蒋永龙介绍,由于长江水道变迁,长江中的焦山将成为镇江金山湖水利工程的一部分,东部大坝即将全面封口,今后大型船舶根本无法进入。所以这次动用大型打捞船舶的行动被称为“终结”打捞。
对于打捞如何进行下去,各界仍很关注。镇江有关方面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下步的行动方案。预计近日会有结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