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法——王冬龄、邱振中、徐冰作品展开幕
展览城市: 深圳
展览时间: 2012年03月17日 - 2012年05月04日
展览地点: 深圳南山区华侨城恩平街OCT当代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 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深圳画院
策 展 人:祁小春、严善錞
长达30米的墙壁,耗时两个小时的书写,如潮的观者和不时响起的喝彩声……3月17日,一场双剑合璧的现场书法创作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拉开了“书与法——王冬龄、邱振中、徐冰作品展”的帷幕,3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同台展出作品,为现代书法的未来提供了不同的想象空间。
此次活动是第六届深圳水墨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OCT当代艺术中心和深圳画院共同主办,著名艺术理论家严善錞和祁小春策划。展览邀请了传统功力深厚的书法家王冬龄、极富思辨力的书法家邱振中和当代艺术家徐冰参展,试图从他们的作品中,审视和检讨书法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寻找书法在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
巨幅草书展现行为艺术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看王冬龄现场作书,让人想起公孙大娘舞剑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只见他手握毛笔,弯腰凝眉,时而足不挪步连书数字如老藤盘绕,时而一笔急退数步若飞流直下。他的身体似乎有了自觉的控制力,顺着笔画的起承转合自如扭动,让观者有了人笔合一的错觉。王冬龄此次壁书的作品是《般若多罗密心经》,与其说这是一次书法创作,不如说这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表演。提起此次创作,王冬龄说,“题壁是中国一个最传统的书法形式,但是今天我们来题壁,具有当代艺术的意义在里面。我们3位艺术家共同来做这个展览,希望中国的书法能够和当代中国、当代艺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审美完全结合在一起。”
近年来,王冬龄专攻巨幅草书,着力于对身体与作品生发关系的体悟和表现。他的草书,不仅开拓了书法艺术的视觉经验,也探索了由案头书法向展示书法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探索了书写行为的各种可能性。此次现场创作,正是他多年功底的一次集中体现。
除了现场创作,他此次展出的另一件作品是摊在地上的大字草书《将进酒》,旁边有三张草稿以及一个录像,同样记录了他在杭州的一次巨幅书法创作经历。几十年如一日地每天临帖,王冬龄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打通现代和传统的概念。
书写诗歌连接传统现代
与王冬龄作品相对的一面墙上,邱振中也从一大早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与王冬龄的笔走龙蛇相比,邱振中的创作显得温文儒雅。他提笔悬腕,不紧不慢地把七首现代诗题写在墙面上。与一般书法家喜欢写古诗不同,这七首现代诗都是他自己的作品,没错,他既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诗人。邱振中志在传统书法向当代艺术的转化,通过扩展作品的造型题材,通过扩展作品的文字题材,为书法的创作,开辟了新的空间。书写的内容与书写的形式,一直是书法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可分离的基本要素。从字、句、篇,到用笔、结字、章法,书法的阅读和观赏,都关乎它的艺术品质,这是传统书法的核心价值所在。为了在一个更为开放的情景下体现这一核心价值,30多年来,邱振中进行了严密的理论思考和不断的创作实践。这一次,他不仅用题壁的形式把自己的诗歌创作成书法作品,还在主展厅里,展示了四首现代诗书法作品。
对于现代诗歌的书法作品,邱振中早在1989年就开始创作,而这一次展览,对于他来说,却尤其不同:“这是我迄今为止写得最大的书法作品,也是最大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一点,就是从这些作品开始,我的诗歌跟我的书法创作开始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这个展览对我个人而言极端重要。”
《地书》首次内地展出
刚刚从台北归来的艺术家徐冰为观众带来的是另类书法作品。此前他的最新作品《地书》在台湾诚品书店首发,3000册全部卖空。而在此次展览中,他也第一次向内地观众展示了这本连版权页都没有一个文字的符号书。
作为一位出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文字,一直是徐冰重要的创作主题。从《天书》、《新英文书法》到《地书》,20多年来,他对文字的表现形式、它的意义和阅读的关系,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此次展览徐冰从美国、中国台湾以及北京工作室调集了这些代表作品同时展出,整体反映了20年来他对文字的思考。
此次展览最受瞩目的是徐冰新出炉的作品《地书》,徐冰坦言:“这些作品的真正灵感来源是中国文化和书法的一种背景,这个背景就是我们的文字和我们的思维方式事实上都来自于我们的象形文字系统,所以中国人对符号、对图形特别敏感,是因为我们有读图的习惯,和我们有这样的一种深厚的文化。”
字体的演进、字型的变化、字序的排列、字义的释读,都是促进书法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从这一点上说,尽管并不是书法家,但从20多年前创作《天书》开始,徐冰就和书法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以其独特的视野和表现手法,为观众开辟了一个“文字”的全新世界,也为书法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谈到书法的未来时,徐冰表示:“传统必须被激活,传统不激活其实是不好用的,只有激活以后这个传统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