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个华人德
很多年以前,我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的一幅书法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在记录纸上,一遍又一遍临写墙上的书法。那飘逸而充满古意的隶书,出自一位名叫华人德的书法家之手。那次会议,我几乎成了一个局外人,身在会议室里,耳朵却没有听进去一个字。我的全部心思,都被华人德的书法所吸引。至今我还记得,一共三页记录纸,正反面都被我写满了。我临了一遍又一遍,也许谁都以为我是在特别认真地做着会议记录呢。而我,从来没把这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对华人德说过,虽然我与他的见面已经很多。不知他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会有点儿感动。我想他多半会无动于衷,因为这个世界上,喜欢他书法的人,实在太多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定多到他已经见怪不怪。再说了,他又是一个那么平和冲淡的人,面对粉丝的狂热,大抵从来只是一笑了之吧。倒是需要请他原谅的是,我当年居然是用一支圆珠笔临了半天他的字,颇有些大不敬啊。不过,比起从前王冕用一根树枝在地上学画来,华人德还是能够不见怪于我的吧。
头一回见到华先生“真人”,是在前年的一次文艺家采风活动中。他说话慢慢的,带着从容的微笑,就像他的字,给人以和顺、亲切、宁静的美和意趣。有人说他有佛相,而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就像一件上好的古玩,是经过了天才的构思、瞬间的灵感、自然的造化,以及漫长历史的打磨才呈现出不可复制的傲然独立之态。从华人德的字,是可以看出他的学养和胸襟的,而这种学养和胸襟,又是内敛的、平和的、自然的、充满了张力的。许多时候,甚至是低调的。对于书法,我不求甚解,只是凭直觉,向来不太喜欢龙飞凤舞过于奔放恣肆的风格,因此华人德的淡泊,淡泊中蕴含的奇趣,便深获我心。采风的十来天,天天在一起,并未与他谈论书法,却又时刻能够感觉到他身上古朴的墨香,以及广阔沉静的风度。说一些平常的话,似乎都带着墨韵甚至禅意。而他拿出好茶来与我分享的友善,又让人如读他书法一般,感到温暖和欢畅。
后来的几次见面,都是在他位于灵岩山麓的“古薇山房”。一次是陪一位朋友前去采访他。记得在采访中,我基本忘记了自己的陪客身份,不断插进话去,向华人德问这问那。当我问到“中国书法在传统造山运动中已经矗立起无数不可逾越的高峰,今人是否还有发展的空间”时,华先生的回答是那么的精辟而见解独特,让我对伟大的传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既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那么它在精神内涵和形式上都不会穷尽,深厚的土壤之中,总是会不断出现新的可能性。
还有几次造访,则都是前去购买他的作品。不光是我自己收藏,我还受上海著名作家殷慧芬、张旻之托,前去购字。让我颇觉受挫的是,每次,我都发现华人德其实是并不太愿意将字卖给我。我至今都无法确切地知道,这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在我看来,写字并不需要太大成本,也不必像我们写小说的每篇都不能重复,有人愿意出钱,只管像印钞机那样刷刷写出来就行了嘛。也许,原因就在这个想法的反面,把它翻过来,答案也就出来了:他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他不愿意随随便便地写得满世界都是。他是一个书法艺术的创造者,也是一个书法艺术的捍卫者。
这一年来,我醉心于练习书法。前些天致电华人德,向他请教一些习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知他刚从泰国办书法展回来,作品受到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展览结束,字就被藏家全部收藏了。我还曾在《苏州日报》读到他的一组文章,讲述他应邀去美国等西方国家讲学并展出作品的经历。他的书法艺术,已经呈现出一代大家的气象,在中国书法界确立了很高的地位,在全球各个角落应该都有像我这样的狂热粉丝吧?我到过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当人们知道我来自苏州,竟然会说:“你们苏州有个华人德!”。